刊頭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西嶼好好玩

我們在4月24號出發到西嶼

途中去了幾個知名的地方

1,鯨魚洞+小管麵線
2,二崁聚落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END





張貼者:張芷萁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五孔頂砲台




蜿蜒的木棧道是這兩年新鋪設,以前要登上山頂去得爬著碎石路的陡坡


砲堡的出口之一,出口處兩邊石壁都以堅硬的玄武岩砌成,兩邊長滿銀合歡時更顯得陰森隱蔽

砲堡內共五個窗孔,除可以監視海面上敵情,也可以架設機槍攻擊山腰的敵人

介紹:
  • 赤馬五孔頂砲台因砲台石壁上有五個孔狀開口用來鳥瞰港灣監視敵情,因而當地人稱五孔頂砲台。五孔頂砲台的歷史有兩種說法,歷史學家採納的是1888年清朝在山丘上築堡防禦,但當地民間認為五孔頂的歷史可推演到300多年前的荷蘭人遺址,砲台四周3000公尺左右的城牆都還依稀可辨,這些城牆都是荷蘭人留下的。
  • 五孔頂砲台內有壕溝、防空洞、還有關犯人的小監禁室,日據時期且在砲台旁設有假砲(類似外垵假砲)茲以誘敵。去年澎管處沿著山腳鋪設木棧道至山頂,並建造觀海亭,赤馬五孔頂在沈埋百年後又引起矚目。
澎湖人的老記憶:
  • 赤馬古地名「緝馬灣」。元朝被明軍擊垮那年(一三八一年),當時有不少元朝的兵馬駐紮在澎湖,這些蒙古軍帶了馬匹準備撤回蒙古草原,當船艦行駛到西嶼赤馬海邊西岸,遭遇了前來接收的明朝軍隊,蒙古兵為了逃命,便將馬放上岸後落慌而散。明軍轉而去抓這些良馬,沒有繼續追捕蒙古軍,因此後人就把這個地方取名叫做『緝馬灣』。所以赤馬的舊名緝馬灣至少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
  • 在赤馬村的入口,可以看到一個桃子,下面一個石牌寫赤馬村,相傳以前原本那個就是一隻紅色的石馬,不過常常在夜間,那隻馬會胡亂跑,在別人屋頂跑來跑去的,後來覺得太邪門,就拆掉換成現在一顆石頭做的桃子 。
交通:馬公出發沿203縣道至西嶼後改走濱海公路(總共約45分鐘車程)

資料來源: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8%B5%A4%E9%A6%AC%E4%BA%94%E5%AD%94%E9%A0%82

張貼者:謝淑涵







不一樣的二崁。

先來段關於二崁的簡介內容:

  • 二崁人總是戲稱他們是全國居住生活空間最奢侈的一群,因為僅有七十人的迷你社區,卻擁有四十餘間古厝的居房分配, 平均每人擁有的居住坪數超過20坪。二崁,因南、北各兩處小高地夾握著聚落,澎湖人稱高地為「崁」,因此古名二崁。座落西嶼東濱的二崁聚落缺乏良港與渥 田,經濟活動困乏,無法供養早期3、400人的村民,於是村民紛紛往台南、嘉義謀生,村民數量不增反減,如今僅剩70餘位村民。過去曾經有個記錄,整整長達十餘年,在二崁村內才呱呱墜地了一個小嬰孩,顯而易見二崁村人口老化與銳減的速度。 






  • 二崁聚落雖則經濟條件貧瘠,但是因早期移居台南、嘉義一帶謀生的二崁人大多從事中藥生意,事業頗有成就,加上二崁人落土歸根的地域觀念 根深蒂固,所以在台灣經商賺到錢後,都會從台灣雇請帆船購買昂貴講究的建材從台灣一船一船運載回二崁家鄉打造宅所,因此也就使得二崁閩南建築的古厝相較於 澎湖其他富裕社區的建築,在建材與裝飾上的講究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二崁人口流失的過程導致翻建新屋的需求降低,加上二崁缺乏良港與渥田,外來人口幾乎沒 有移入,於是二崁村因為歷史命運與經濟條件的作用下意外地成為澎湖傳統聚落中保存完整且歷史建築至為豐沛的聚落,最終為文建會選定為文化聚落保存區,撥款 補助二崁協進會推動社區文化保存運動,二崁慢慢從衰老的記憶中活絡了起來。  





  • (資料來源:沿著菊島)




    聽說今天的二崁多了很多不同的裝飾品

    所以就提早來勘查地形囉~



















































    _____________________


    (攝影者、心得:黃亭諭)


    赤馬沙灘介紹

  • 名稱:赤馬沙灘




  •                  圖片:赤馬沙灘



  • 景點特色:
    • 沙子非常的細,適合玩水或是游泳。
      遠方整片的海洋,還可以在這邊賞日落。
    • 傍晚可以在這邊看夕陽
    • 可以沿著旁邊的步道走向內垵
    • 海鷗飛處彩雲飛的電視劇曾經到此取景過。






  • 景點設施:
    • 救生圈
    • 小涼亭







  • 適合前往時間:
    • 下午夕陽西下的時候,很多人看西嶼落霞都會跑到西嶼燈塔那,我覺得在此地觀賞也是另一種美景。
    • 退潮或是漲潮的時候(可以查尋澎湖潮汐一覽表 )都可以來此地沙灘玩,。







  • 適合遊客:
    • 如果你想拍出在金黃色的背景,牽著手散步在海灘上,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了解潮間帶的生態







  • 建議玩法:
    • 下午戲水,塑沙。







  • 交通方式:
    • 機車:騎機車是最適合的方式,可以一直騎到沙灘前的水泥地。
    • 公車,跟司機講你要在赤馬廟前下車。
    • 汽車:若是要開車的話,必須將車停在廟前,再沿著馬路走下來







  • 注意事項:
    • 注意漲退潮時刻
    • 請勿留下垃圾







  • 沙灘小故事:





  •   赤馬沙灘的旁邊會看到一條長長的水泥碼頭,然而你卻發現在碼頭旁,卻一艘船都沒有!這裡便是過去為了消化預算所興建的沒有意義的碼頭之一。根據副站長smilelong的國中赤馬同學告知,過去的赤馬沙灘更加的美麗,然而就在碼頭的興建後,沙灘大量的流失,現在的沙灘雖然美麗,但已經不是過去的沙灘之美可以比擬的。
    • 赤馬小故事:
      赤馬的古地名是緝馬灣,相傳在元朝滅亡那年(公元一三八一年),當時駐紮在澎湖的蒙古軍帶了許多馬準備撤退,不料,當船開到西嶼島西岸時,卻遇到前來接收的明朝軍隊,這些蒙古軍隊為了逃避明軍的追捕,便將馬放上岸後全速逃走,明軍為了抓馬,也放棄追捕蒙古軍隊的工作,上岸全力追緝走失的馬,因此,後人就把這個地方取名叫做『緝馬灣』,這名字到現在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了,臺灣光復後,才改稱為「赤馬村」。



    資料來源:
    沿著菊島旅行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8%B5%A4%E9%A6%AC%E6%B2%99%E7%81%98

    發佈者:張芷萁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小門鯨魚洞


    鯨魚洞簡介

    鯨魚洞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北端的小門嶼上,島上遍佈奇形怪狀的玄武岩,黑色岩石間有一個海蝕形成的大岩洞,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相傳有巨鯨在此受困,二是因海崖上的黑色柱狀玄武岩長期受海潮挖蝕成巨洞,形似鯨魚而得名;鯨魚洞高約7.8公尺,洞內較為寒冷陰森但若在退潮時在此聽著潮音,更能體驗鯨魚洞外的驚滔駭浪。

    鯨魚洞-地形介紹

    鯨魚洞是小門嶼最特殊的海蝕地形,鯨魚洞東側現留有二支海蝕柱,是另一海蝕拱門頂部崩塌所形成的;鯨魚洞原為一玄武岩的海崖,經過海蝕作用將玄武岩不斷的侵蝕,最後貫穿成一個海蝕門,是地理學上相當特別地形,因此鯨魚洞成為民眾來到澎湖必遊的景點之一。

                                    
    鯨魚洞-蜂巢田 是澎湖特有的景觀,當地居民稱作『菜宅』,意為給菜住的家,目的在於對抗澎湖冬天的東北季風,因此居民利用咕咾石所建成蜂巢田的樣子,以便抵抗強風和種植植物,是澎湖地區特有的人文景觀。
                             

    鯨魚洞-風力觀測區  這個風力觀測區,夏天的時候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如果網友冬天來澎湖,可以到鯨魚洞來感受一下澎湖風的威力,站在風力觀測區的中間長條狀的位置,你就會發現自己怎麼樣也站不住,人東倒西歪的,主要是它特殊的設計,讓風集中重中央的長條區跑出來,風力才會這麼強。


    資料來源: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308.html
                        http://ezph.myweb.hinet.net/chinese/play/bd-ganudon.htm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5%B0%8F%E9%96%80%E9%AF%A8%E9%AD%9A%E6%B4%9E%E7%85%A7%E7%89%87%E6%9B%B4%E6%96%B0


                                                                      發表者:謝淑涵

    西台古堡

    景點:西台古堡
    介紹:
            西台古堡砲台的正面入口築有雙重拱門,前門上方鑲嵌李鴻章親題的「西嶼西台」石額,砲台內部,分布許多拱頂、隧道四通八達,隧道兩側的磚砌房間是官兵起居之所。一旦發生戰況,官兵可以在隧道內往來聯絡。三面懸崖峭壁,堡內通風、採光相當良好,登上拱形甬道,環顧四周,猶能感受當年守士禦寇的雄風及民族氣慨,是澎湖對外關係的歷史見證。前臨澎湖內海入口,登臨外垣,可俯瞰壯闊海洋,展望極佳,目前已列為一級古蹟,來到澎湖的旅客,一定不可以錯過這個偉大的歷史工程。 
            中法戰爭過後(1884),清廷對澎湖的態度轉趨積極,意識到澎湖在軍事防務上的重要性,因此責承李鴻章在澎湖大興軍事防務工程,媽宮城、西台古堡等古蹟於是誕生。5年後日軍以重砲艦隊替清廷做工程驗收,答案是不及格!
           西台古堡目前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佔地8.15公頃,基地設計成山字形,內有兵房及中央甬道相互通達。整座堡壘牆身厚達 2尺,隧道長13尺、寬11尺,安置了英國打造的阿姆斯壯大砲四門,當時最遠可以打進媽宮城內。內設有貯彈室、外圍防禦郭牆以土壘為主,分內垣跟外垣,防禦工事相當完善。
          整座古堡最多曾有5000名水師於此紮營操練,以當時的防禦工事跟火砲威力不可說不剛猛,不過1895年日軍侵澎時,西台古堡的守軍卻不戰而降,只向進入媽宮城內的日軍發射幾門砲彈後,就紛紛棄械扮成平民逃逸,當時日軍清點西台古堡軍火時發現有數百顆未發砲彈及數十萬顆槍用子彈,可見當時西台古堡的守軍不是不能戰,而是畏戰。




     

    影片欣賞:
    澎湖西台古堡-TVBS-G時尚玩家
    http://blog.xuite.net/towa800/235a/17826383


    資料來源:

    景點:西嶼燈塔

    景點:西嶼燈塔










    西嶼燈塔全圖

      開放時間:09:00-16:00(星期一休館)
      電話:(06)9981766
      交通:沿著203縣道約50分鐘可抵達
      介紹:
      西嶼燈塔別名漁翁島燈塔,為澎湖二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1824年起這170年內多次整修方呈現現在白漆圓鐵柱狀的模樣。燈塔入口三角形門楣上的英文題字「DAVID M. HENDERSON 1874」,係燈塔設計者的署名。庭院內有三塊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別是1778年所立的《興建西嶼塔燈碑記》、1779年的《建修西嶼塔燈落成碑記》,以及1828年《西嶼塔燈碑記》。
      西嶼燈塔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洋式燈塔,散步西嶼燈塔園區,西式洋樓、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園區內比較特別的有燈塔文物陳列館,另外則是三尊霧砲跟煙墩,霧笛則是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能夠用來警告船隻。
      漁翁島燈塔不僅僅是霧砲、塔樓由英國跟德國分別製造,就連以前燈塔守塔員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目前燈塔西側圍牆外就保有一位外籍守塔員的墳塚。
      
      
      西嶼燈塔南邊的海域乃澎湖傳統海流湍急的海域,澎湖俗諺「一吼門二西流」中的西流就是指這個海域,此海域又是西嶼漁船前往南方漁場必經的水道,百年前燈塔旁還有天后宮小廟跟公館提供船夫上岸休息,可見當年西嶼燈塔的重要性與功能之強大。


    資料來源:
    文章: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8%A5%BF%E5%B6%BC%E7%87%88%E5%A1%94 
    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eKbhArT1br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GVixbF6O18
     圖片:電橋爪蛙人的相簿
    http://photo.pchome.com.tw/towa800/064 

    分享:林蔓